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

VANGUARD第三季股利發放

以上為VANGUARD發行的ETF,大多是台灣人較常購入的ETF,這是第三季的配息。美股和台股股利發放較為不同,美股大多是一年發放四次,台股則一年一次。 1~11是配美元12這部份是配人民幣。但官網後方又寫個(港元)??等我實際領到股利再上來分享好了。 因為以這隻ETF來說,港股會有三種幣值的代號,你可以用美金、人民幣、港幣買入,但配發一律以基準貨幣來配發。

另外美股是會扣台灣人30%股息,因為台灣並沒有和美國有租稅協定,因此預扣稅就是30%。實際領到的股息,大概就等於你的股數*配息再打個7折

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

VANGUARD全球中國股票指數ETF

VANGUARD全球中國股票指數ETF,成立於西元2018年5月4號。追踨富時全球中國股票滬深股通指數(Vanguard Total China Index ETF),複制策略採"抽樣複制",指數股數為1088,ETF持有877隻成份股。不知是否和資產過小,成份股公司過多有關,沒採用完全複制策略。不過~VANGUARD在港發行的ETF,除了標普500之外,全部採用抽樣複制。

VANGUARD全球中國股票指數ETF,主要目的是投入包含指數內在中國境內OR境外上市的中國股本證券(包含A股、B股、H股、紅筹股、P股、S股'及N股)。
A股&B股:中國上海及深圳發行。A股給中國當地投資人投資,以人民幣計價。B股則以外幣計價,主要讓外國投資人投資。

H股(國企股):公司在中國成立,香港發行上市。股票以港幣計價。(看到國家有持股,某些人會高潮吧。😆)
紅筹股:成立於中國以外的國家,在香港上市。背後當然也是中國政府所掌管的公司及機構。(高潮不斷?)

P股:成立於中國之外,香港上市發行。但需符合三項條件:1.公司由中國公民控制 2.公司營收80%來自中國 3. 公司60%資產在中國境內

S股:於中國註冊成立,新加坡發行上市

N股、ADR:於中國註冊成立,美國上市。
VANGUARD全球中國股票指數ETF,台灣投資人可以透過複委託及海外券商做投資。港股股票代號分為三個,分別是:3169(港元)、83169(人民幣)、9169(美元)。投資人可以用這三種幣值購買。例如用港幣就選3169,像我是用人民幣則選83169。不過配息一律以基準貨幣,也就是人民幣配息。三者間的市價及報酬率都不相同。另外每次買入是以一手100股為單位 。假設1股為7元,那就是7*100為一手。買十手自然就7*100*10=7000元。



目前VANGUARD全球中國股票指數ETF,於2018年8月31日為止,資產淨值151百萬人民幣。月均成交量約43100股第一次股息配額公佈時間為2018年9月28日。基本上港股ETF成交量,大多數偏低相對於美股成交量。(追踨恒生指數的盈富基金(2800)則是大多了,MONEYDJ顯示月均為36737819股)。希望未來香港朋友也會喜愛上VANGUARD的ETF。 開銷管理費用0.4%。對比於美國上市的ETF開銷費用當然很高,但V家的特性是隨資產增大會減抵管費用。其實以ETF資產來說相對於一些追踨中國指數的大型ETF,V家的管理費用並不高。可惜美國發行ETF的部份V家並無獨立發行中國指數ETF。

VANGUARD全球中國股票指數ETF,這隻ETF資產小和流通量過小,可能會有買賣價差較大的問題。我想這算是缺點的部份。

目前持有各種類股的比重







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

存不了錢怎辦?


存不了錢怎辦呢?




一般來說收入-儲=蓄支出,通常還是可以存下一些錢。但有時還是會存不了錢,一部份自然是薪資所得不夠花。另一部份可能是所得過於低,即使沒有太多花費還是無法存下錢。但凡事不能憑感覺,我花很少了怎還是沒辦法存錢呢?建議計一個月帳,依花費項目來檢視及分析一下,到底錢流向那裡?

記帳→分析→開源&節流?
記帳加分析只是初期的做法,那開源和節流那個重要呢?基本上當然都很重要,但開源往往不容易,通常得花費額外的時間、精神、体力.....等等。何況很容易找財源的人,開源對它來說也不重要了。通常是加重節流的部份。一般開源主要就是多做一份工作,可能找個別的工作搭配主業來做,也可能是透過投資、創業...等等。如果能從本身就有的技能發展是最好的,因此常看到一些講師,可能除了講座之外,還會寫作寫文章發表。這是同一技能的延伸。如果只是靠勞力和時間,做二份工作那無形中失去的可能更多。


節流通常有三種方式:1減去 2.替換 3.減少

減去:就是把分析完花費中的項目,覺得不必要也不需要的項目直接扣除。


替換:替換的部份用咖啡來當例子,因為有個出名的拿鐵因子。假設每天都得喝杯星巴克潮一下。一杯星巴克拿鐵約在150元上下,我們可以用85度c還是露易莎的咖啡代替一下。假如還是非喝不可,那我建議可以用替換加減少的方案,因為有些人真的得每天來一杯。可以用不同家的咖啡,組成一個咖啡梯的模式。我可能一星期喝二杯星巴克,二天85度c,一天喝全家咖啡。

那原先一星期要花的錢→150*7=1050。現在變成→300+170+110=580(各家拿鐵金額我有點忘了,但差不多是這樣)那原先一星期要花的錢→150*7=1050。現在變成→300+170+110=580(各家拿鐵金額我有點忘了,但差不多是這樣)

減少:但有些人就覺得二者都不行,需求的事物不能替代也不能完全沒有。我覺得這也沒關系,存錢本來就不能當苦行僧。這樣反而不容易達成目標。不如用減少的方式,一星期本來喝7天~漸漸改為六天、五天。不建議一次改變太多,因為感受差太多,往往很容易失敗。

省下來的錢可以每天投到存錢桶,久了也可存下一筆小錢了。
這筆錢未來再拿來變大。







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

中年男子的碎碎念1

“羊群效應”是指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。
  經濟學里經常用“羊群效應”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。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,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,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,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,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。因此,“羊群效應”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,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,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。
  羊群效應的出現一般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上,而且這個行業上有一個領先者(領頭羊)占據了主要的註意力,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摹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,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,其它的羊也去哪裡淘金。

法國科學家讓亨利·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鬆毛蟲實驗。他把若幹鬆毛蟲放在一隻花盆的邊緣,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,在花盆的不遠處,又撒了一些鬆毛蟲喜歡吃的松葉,鬆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。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,饑餓勞累的鬆毛蟲盡數死去。而可悲的是,只要其中任何一隻稍微改變路線就能吃到嘴邊的松葉。

動物如此,人也不見得更高明。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影響從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種意見的人數多少,而不是這個意見本身。人多本身就有說服力,很少有人會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。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”、“木秀於林,風必摧之”、“出頭的椽子先爛”這些教條緊緊束縛了我們的行動。20世紀末期,網路經濟一路飆升,“.com”公司遍地開花,所有的投資家都在跑馬圈地賣概念,IT業的CEO們在比賽燒錢,燒多少,股票就能漲多少,於是,越來越多的人義無反顧地往前沖。

來源:MBA

這是羊群效應的內容及故事,最近自己周圍也發生一些集体的事件。我感覺有時裡頭其中數隻羊,也知道大野狼等在前面。雖然少數知道,但多數不太清楚狀況,也不想多加思考。有些一起上的衝突活動,往往只是前面有人帶頭往前衝。但少數知道的羊,也被迫會前衝,因為一離隊可能會變黑羊。當一個冷漠白羊也許好一點。


我一直覺得當初想法是對的,可惜某人的想法造就目前的狀況。這件事情其實可以不這樣走,屠夫本身和屠夫覺得未來會發生的事件,根本做同樣的事情。因為是別人幹就不行